[17]、张载:《正蒙·大心》,《张载集》,第26页。
实在意识结构从先前时代的紧凑状态到天下时代的分殊化过程,本质上是实在意识结构中的两极张力得以清晰化的过程。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
不同的文明及其教化系统只是同一道体的相对而有限的显现,由于并不存在一种超越视角主义原理的绝对而完全的显现,因而,任何一种教化与文明都不可能垄断、占有大道。【3】如果历史的意义来自终极目的,而终极目的本身又不属于历史,那么,历史自身便是没有意义的。不仅如此,儒家思想传统尤重普遍性的人情向度,这意味着普遍性无法脱离人性论的基础加以理解。其三,仁字从人从二,它将人的自我理解导向人人之际。历史生生论不仅可以拯救被放逐的历史意识,同时将以自由为本的历史意识推向新境界,即可以抵达一种无执的自由意识。
5法国学者皮埃尔·马南(Pierre Manet)讨论了本性观念在近代西方的式微过程。接续沃格林的观察,我们将中国的天下时代理解为以经史符号承载中道真理。现代公共治理的完善,必须要改变片面孤立的分工科层制的基础逻辑,转变为以系统构建、内外打通、多方联系、相互协同、宏微结合、综合施治的治理体系,这需要积极借鉴中医治理的思路。
作为工程控制论的提出者,钱学森对于系统论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其在七八十年代起就大力提倡系统工程和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系统工程也成为管理学体系中的核心学科。例如传统上西医认为精神由大脑单独构成,但是近年来发现了肠脑轴,[[22]]证明大脑和肠道神经可以直接交换信息,肠道与抑郁症等有密切关系,其走向与任督等脉相合,证明中医的多系统协同理论的正确。尽管现代大工业流水线将整个生产流程分解为非常琐碎具体的工序,然而整体上则以最终产品为导向,形成有效的上下游工序衔接,以流水线生产节拍驱动为节奏,最终形成完整系统高效的生产体系。因此,根本性的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念在西方早期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主流意识。
这亦体现了中医普遍的联系的系统观念。在治理体制中,科层化的分工人为地形成了管理者只长期聚焦于所管理的领域和范围,管工业的不知农业,而管农业的不知教育,而管具体业务的又不懂法的现象非常普遍。
分工贯穿在近现代社会的处处:通过问题和知识分工,不断将原本复杂对象和问题不断地分解和简化,从而使得更大规模的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成为可能。所以相当一部分学者将中华文明定义为治水社会[[11]]。实际上自古以来中医就是内外兼施、已未同治、药食同源、心身兼修的无所不包的体系。[[2]]官僚科层制实质成为了现代治理体系的标准化的政府组织范式,其极具有分工整合、专业性强、结构稳固的特点,也蕴含了腐败、僵化、缺乏创新、效率低下、自我膨胀、本位主义等天然的缺陷。
因此,传统的治理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治理技术和方法上的,还包括观念上的系统观、复杂观和辩证观。这种功能组织虽然是无形的,但是调节联通多个器官,互相补益支撑,从而形成了跨越器官的有些的协同体系。这与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十二节二十经脉等各种功能体系的构成是一致的。[[17]]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又非常详细地列举了在国家治理中如何系统平衡好十对关系,是系统观念在具体实践中的经典范例。
黑格尔作为西方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论上的系统观念,[[13]]例如他指出真理是系统,理念的真止内容不是别的,只是我们前此曾经研究过的整个体系,理念作为主观和客观的理念的统一,理念是唯一全体等,继而又提出了通过无限低进的矛盾的否定之否定从而最终实现统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14]]。四、中医系统思维和复杂治理对公共治理体系的启示如前文所述,当前人类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根基在于分工形成的专业科层治理,其引发的核心弊病的根源也在于此。
(三)以全社会为大的系统,解决公共治理的疑难问题公共治理体系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相对简单的,复杂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加强各部门的协同治理来进行解决,然而,公共治理体系往往面临很多长期依存的难题,例如很多长期的社会稳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本质上不是政府部门单一的行政力量能够解决的,而是与宏观的政治经济状况,人民公平正义的感受,社会发展的阶段,整体公民知识素养的程度等密切相关。三是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政治基础。
在其他各个领域都可以观察到这种类似的多专业交织的状态。 参考文献[[1]] 何哲.官僚体制的悖论、机制及应对[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10(04):113-126.[[2]]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版:第2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74.[[6]] 刘永谋.技术治理的逻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06):118-127.[[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8]]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1):93-96.[[9]] 何哲.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21(9):19-29.[[1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11]]李祖德.评魏特夫的治水社会[J].史学理论研究,1995(1):18-25+157.[[12]]陈茂山.中国历史上系统治水的思想及实践[J].人民论坛,2022(10):126-128.[[13]]徐水生.黑格尔的系统观与哲学史研究[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3):26-30.[[14]] (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22-426[[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16]]丁常春.列宁辩证法十六要素的内容和结构[J].教学与研究,1982(5):47-54.[[17]] 《毛泽东选集》第1版: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1,276.[[18]] E.拉兹洛 ,闵家胤 .从贝塔朗菲的著述看一般系统论的起源 (《关于一般系统论》一书的导言)[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3(2):60-64.[[19]] 魏宏森.钱学森构建系统论的基本设想[J].系统科学学报,2013,21(1):1-8.[[20]] 曹素璋.循证管理——西方管理科学化新思潮[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1):11-17+42.[[21]] 姜青松,王庆其.三才思想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渗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14-16.[[22]]石青霞,陈小宁.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与耳鸣[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343-3346.[[23]]张放,梁茂新.试论方剂君臣佐使法则的沿革与规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1):48-50.[[24]]Tom C, Per L,张丽娜等.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6(9):83-90.[[25]] 袁尚华.中医整体观念对疾病整体预防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313-2315.[[26]] 何静,程义壮.药物心理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18):6-8.[[27]] 何哲.公共治理:道德为什么是重要的?——兼论政府在公共道德治理中的作用[J].公共治理研究,2023,35(2):24-34 进入专题: 中华传统医学治理思想 现代治理体系 。三是各种气血脏腑经络器官的子系统,承担起各种人体的基础功能乃至影响到意识情绪,身心健康。此后,系统观念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所以扁鹊有著名的六不治,其中就包括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等,这本质上都是揭示宏观环境对治理的作用。所以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言道,人与天如此相同,故宇宙若无人,则宇宙即不完全,而不成其为宇宙。
(三)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虽起源于欧洲,但是对传统的西方文明有了较大的扬弃。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治理体系越来越面对着由于社会结构复杂化和多元化分工形成的系统性复杂性难题,这不但要求在治理技术和方法上更加完善,还需要治理思想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要具有更全面的系统观念和标本兼治、细致入微的治理方式,这实际上与中医的治理思想并无二致。
砭就是手术,针是刺穴,灸是烤穴,药是内服,按跷是按摩,导引是体操和气功。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言,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然而,尽管分工对于现代社会的形成发展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分工本身同样带来严重的负面问题。可以说科层官僚制是现代工业社会分工体制在公共治理方面的集中反映。
可以说,是分工构建了整个近现代社会的运作基石。三宝为精气神,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灵枢·本脏》言,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一)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特质所谓现代治理体系,是一个既清晰又有所含混的概念,在时间维度上,指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逐渐形成的一整套基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科层体系以及民主化、法治化加之不断运用整合现代技术形成的治理体系。《易传·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又云,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
这些对于基于分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公共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可以说,分工促使了现代社会的充分发展和繁荣,但是反者道之动,伴随着分工的极端化,也越来越呈现出对社会运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负面效果,这种二元的矛盾,可以成之为分工悖论。
另一方面,政府体系也不断直接从社会中汲取最新的技术用以完善治理,如近年来不断兴起的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促使政府形成数智治理的新形态。在中观层面,公共治理体系内部同样包括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法律、安全、教育、民生、卫生、反腐等各个功能部门,从而形成各部门相互协同的的复合系统。
根本上在于庞大的社会和治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从而有别于依赖刚性机械连接和命令控制的工业系统。当然社会和治理系统运作与工业流水线具有根本性的差异,即工业流水线整体上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而社会和治理体系的运转则不仅依靠单一的控制命令机制,还有大量的市长竞争、民主机制、法治约束以及外部监督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具体而言,现代治理体系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上。今天来看,就是非常清晰明确的系统观念。可以说,西方系统论至黑格尔已经较为成熟。历代对君臣佐使多有诠释,各有不同,[[23]]但其核心要义即在于系统施治,各种药功能不同,有主治的,有主调的,有主导通的,有主补益的。
进一步剖析以上提及的三宝五脏六腑二十经略等,可以发现中医三宝脏腑经略等都并非单一的物理器官,而是一整套各个器官协作的体系。通过职业分工,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长期专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从而得意发展知识、提高技能。
中医治理的根本特质就在于系统观念和复杂治理,将人体视为天地人脏腑血气脉等共同构成的复杂多层次嵌套系统,将致病因素同样视为来自于内外交感不和引发的各种非正常状态,在诊断施治的层面则综合采用辩证八纲、六术、八法等。而协作机制更多的是为了服从制度性安排而做的被迫行动。
尽管古希腊早期哲学如米利都学派相继提出了包括水、阿派朗、气等作为万物的本质,但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系统观念并广泛流传,相反西方普遍流行的是精神和物质分离的二元论。在中华文化的体系中,法就是天地正道规则在人间的具象化,如《黄帝四经·经法》 所言,道生法。